2015年5月12日 星期二

氣球遊戲




小朋友都愛色彩繽紛的氣球。但是,除了拋球接球外,還可以拿氣球玩甚麼呢?不是說笑的,玩玩氣球,也可以增進科學小知識呢!


對象:
3-6歲幼兒與家長

活動:
1.      酵母充氣球
2.      氣球與空氣
3.      會飄蕩的氣球
4.      漏氣的氣球
5.      有吸引力的氣球



活動1:酵母充氣球

學習目標:

  • 常識:知道做麵包時加入酵母,使麵包膨脹鬆軟。
  •  科學:知道酵母遇上糖和水會產生氣體。

材料及工具:
酵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茶匙
膠瓶連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3茶匙
溫水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適量
氣球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

備註:
1.      酵母於超市或烘焙店有售,一般分為速發乾酵母(Instant Dry Yeast)和乾酵母(Active Dry Yeast)。兩者皆可使用,但前者能產生較多的氣體,故充氣的效果較佳。
2.      充氣效果視乎酵母的活躍程度。如效果不佳,可試試調節酵母、糖和溫水的比例。

步驟:
1.      家長展示酵母,表示:「這些是酵母,做麵包都要用到酵母,使麵包膨脹鬆軟。酵母其實是很細小、很細小的微生物,最愛吃糖,能把糖轉化成酒精和一種稱為『二氧化碳』的氣體。」(備註:重點在於讓小朋友知道酵母是細小的微生物,愛吃糖,能產生氣體。)
2.      家長表示:「我們用這些酵母替氣球充氣,好嗎?」
3.      家長在膠瓶注入暖水至三分之一滿,然後加入酵母和糖,蓋上蓋子加以搖勻,使酵母和糖溶於水。
4.      家長除去蓋子,把氣球套在瓶口。
5.      家長與小朋友一起觀察膠瓶裏的變化,看看有沒有冒出氣泡;同時留意套在瓶口的氣球,有沒有逐漸膨脹。

給家長的科學小知識:

  •  酵母將糖分轉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的過程稱為「發酵作用」(Fermentation)
  •  除了做麵包外,釀啤酒也需要酵母。




活動2:氣球與空氣

學習目標:

  •  科學:透過比較沒充氣和已充氣的氣球,知道空氣是有重量的。
  •  科學:認識簡單的天秤。

材料及工具:
氣球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數個
衣架或膠棒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個或1
橡皮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數條

步驟:
1.      家長展示一個已充氣的氣球,提問小朋友:「這個氣球裏有東西嗎?」(備註:部分小朋友會答「沒有」,因他們看不見氣球內的空氣。)
2.      待小朋友猜估後,家長表示:「這個氣球裏面是有東西的,我們來製作一個簡單的天秤,比較這個氣球和另一個氣球的重量,好嗎?」
3.     
家長將衣架的一端繫上已充氣的氣球,另一端繫上沒充氣的氣球,讓小朋友觀察哪個氣球較重。家長也可取一支膠棒,在膠棒的中央繫上一條橡皮筋,一端繫上已充氣的氣球,另一端繫上沒充
氣的氣球。




4.      待小朋友觀察到繫上已充氣的氣球的一端向下墜,家長表示:「對了,這端的氣球已充氣,裏面充滿了空氣,比較重;另一端的氣球沒充氣,比較輕。原來,空氣是有重量的。」
5.      如小朋友對本活動感興趣,家長可準備更多充氣程度不一的氣球,讓小朋友比較不同組合的氣球的重量。

 
活動3:會飄蕩的氣球

學習目標:

  •  科學:知道空氣是無色、無味的混合物。
  •  科學:知道有些氣體(氫氣或氦氣球)比空氣輕。

材料及工具:
市售氫氣球或氦氣球            1
氣球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
橡皮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數條

備註:
1.      市售的氣球一般以氫氣或氦氣充氣,兩種氣體均比空氣輕。

步驟:
1.      家長取出一個氫氣球或氦氣球,然後放手,使氣球於空中漂蕩。
2.      家長取出一個充了空氣的氣球,然後放手,使氣球落在地上。
3.      家長提問小朋友:「這兩個氣球都充了氣,為甚麼一個能於空中漂蕩?另一個卻落在地上呢?」
4.      待小朋友猜估後,家長拿着步驟2的氣球,表示:「這個氣球充滿了氣體,這些氣體就是我們日常呼吸的空氣。」
5.      家長提問小朋友:「空氣有氣味嗎?空氣有顏色嗎?」
6.      待小朋友回答後,家長繼續解釋:「其實空氣是一種無色、無味的混合物,由多種氣體組成,例如:我們需要的氧氣,植物需要的二氧化碳,還有一些特別的氣體。」
7.      家長拿着步驟1的氣球,表示:「這個氣球就是充了一些特別的氣體,這些氣體稱為氫氣(或氦氣)。」
8.      家長提問小朋友:「空氣比氫氣(或氦氣)輕?還是氫氣(或氦氣)比空氣輕呢?」
9.      待小朋友猜估後,家長表示:「對了,氫氣(或氦氣)比空氣輕,所以這個氣球才可以於空中漂蕩。」
10.  家長與小朋友一起想想可利用氫氣球(或氦氣球)和普通氣球玩甚麼遊戲。以下為一些建議:
l   氫氣球(或氦氣球):跳高觸球遊戲;把球固定在家具上,進行拍球遊戲;把紙絲貼在氣球上,看看氣球能帶着多少條紙絲於空中漂蕩。
l   普通氣球:拋接氣球遊戲;使用各種方法,使氣球於空中停留。
11.  最後,家長提問小朋友:「如果氫氣球(或氦氣球)內的氫氣(或氦氣)溜走了,氣球會怎樣呢?」
12.  家長請小朋友於稍後時間留意氫氣球(或氦氣球)的變化,然後作簡單的口頭報告。

給家長的科學小知識:
空氣是一種無色、無味的混合物。空氣的成分主要包括:氮氣(78.03%)、氧氣(20.99%)、二氧化碳(0.03%)、惰性氣體(0.93%,例如:氬、氦)、氫氣(0.01%)、水氣(不定)

  • 氧氣的用途:維持生命;幫助病人呼吸;助燃。
  •  二氧化碳的用途:幫助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;乾冰(固態的二氧化碳)用作冷藏及製造煙霧效果;加入汽水;滅火。
  • 氮氣的用途:製造肥料的主要成分;液態氮可作冷凍劑。
  •  氫氣的用途:作太空船燃料及燒焊之用。
  •  惰性氣體(氬、氦)的用途:代替氫氣,用作飛船內的氣體。
氫氣和氦氣都很輕和無毒,但前者易燃,後者吸入過多會導致缺氧,嚴重的甚至會死亡。


活動4:漏氣的氣球

學習目標:

  • 科學:以科學方法記錄氣球漏氣的情況。
  • 科學:培養科學精神,持續探索氣球漏氣的過程。
  • 數學:認識量度單位厘米(cm)

材料及工具:
氣球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數個
橡皮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數條
間尺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
軟尺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
黑色油性筆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
紀錄表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

紀錄表的樣式建議:
第一天
日期:_________________

氣球的腰圍:____________ cm
________
日期:_________________

氣球的腰圍:____________ cm
________
日期:_________________

氣球的腰圍:______________
________
日期:_________________

氣球的腰圍:____________ cm
________
日期:_________________

氣球的腰圍:____________ cm
________
日期:_________________

氣球的腰圍:____________ cm

步驟:
1.      家長在充氣球前,用黑色油性筆和間尺在氣球的最闊位置畫上一圈(代表氣球的腰圍),並請小朋友協助畫上眼睛、鼻子和嘴巴。
2.      家長替氣球充氣,並表示:「這個氣球公仔充滿了空氣了,肚子『脹卜卜』。我們來量一量氣球公仔的腰圍,好嗎?」
3.      家長取出軟尺和紀錄表,指導小朋友怎樣使用軟尺和閱讀軟尺上的單位,然後將結果填寫在紀錄表上。
4.      家長提問小朋友:「氣球公仔內的空氣會溜走嗎?我們怎知道氣球公仔內的空氣會溜走呢?」
5.      待小朋友回答後(會溜走),家長表示:「對了,氣球公仔內的空氣會慢慢從細小的空隙中溜走,氣球公仔的身體會變得愈來愈小。我們每天都替這個氣球公仔量一量腰圍,記錄空氣溜走的情況,好嗎?」
6.      如小朋友對此活動感興趣,家長可與小朋友製作不同大小的「氣球一家人」,讓小朋友熟習運用軟尺量度氣球的大小。




活動5:有吸引力的氣球

學習目標:

  •  科學:知道用乾布摩擦氣球能產生靜電。
  •  科學:知道乾燥環境有利產生靜電。
  •  科學:找出能產生靜電的物件。

材料及工具:
乾布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
濕布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
已充氣的氣球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

步驟:
1.      家長準備兩個同色同款的氣球,並充氣至差不多大小。
2.      家長事先用乾布摩擦其中一個氣球,產生靜電。
3.      家長拿着帶靜電的氣球,把不帶靜電的氣球分給小朋友。
4.      家長把帶靜電的氣球靠近小朋友的頭髮,吸起小朋友的頭髮。
5.      家長提議小朋友用自己的氣球靠近自己的頭髮,看看能不能吸起頭髮。
6.      待小朋友失敗後,家長取出乾布,並表示:「其實我剛才用了乾布摩擦氣球,使氣球產生靜電。這些靜電可吸起輕巧的東西呢!」
7.      家長請小朋友用乾布摩擦氣球,進行吸頭髮的實驗。(實驗成功)
8.      家長取出濕布,提問小朋友:「如果以濕布摩擦氣球,會不會產生靜電呢?」
9.      家長請小朋友用濕布摩擦氣球,進行吸頭髮的實驗。(實驗不成功)
10.  家長表示:「乾燥的環境有利產生靜電,這塊濕布上有太多水分,無法產生靜電。」
11.  家長再次展示乾布,表示:「用乾布摩擦不導電的物體就可產生靜電,氣球是其中一款不導電的物體。我們一起來找找還有哪些不導電的物體吧!」
12.  家長與小朋友用乾布摩擦不同的物件,看看哪些些物件能產生靜電。

給家長的科學小知識:

  • 在乾燥的環境,利用軟毛(例如:毛巾)摩擦不導電的物體(例如:膠、玻璃),軟毛上的電子會移到被摩擦的物品上。失去電子的軟毛帶「正電」,得到電子的物品帶「負電」。這些殘留在物體表面的電荷產生靜電。
  • 乾燥的環境有利產生靜電,提升室內濕度,能有效消除靜電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